top of page
微信图片_20190510155800.jpg

这是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中国14岁以下女童性侵阴影里的一瞥。

2019年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2018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据女童保护统计,仅2018年,就监测媒体性侵儿童报道案例共317起,超750名儿童受害。熟人作案是儿童性侵的高发地带,共210起,占比高达66.25%

堆叠条形图-副本.png

 

由于诸多因素,大部分儿童性侵案更是难以公开,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王大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换言之,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着7起案件已然发生。

Join us to celebrate Christian's50th Bir

 

安安的12岁是和病床上的玩偶兔子度过的。

2011年,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中医院,安安(化名)躺在病床上,浑身昰伤。她的指甲里还残留着大量的血诟和泥巴,那是歹徒在行完凶后,拖拽着奄奄一息的她从乱石沟里沿沟而下40多米留下的。当年5月,安安独自上山去采摘野蒿时,遭歹徒性侵害,并用树枝刺进下体,全身多处受伤,一只眼睛失明。

安安的确很安静。她大多时候都呆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只在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她会有些害怕地拿起玩偶挡住自己的脸。

爷爷坐在一旁看着她,从桑植县打鼓泉乡黄家湾村到桑植中医院,79岁的爷爷每天都会走上4个小时来医院来陪伴孙女。事故发生后,只要看不见安安,他就会开始担心。

 

更是有不少性侵儿童案在持续较长时间后,才被揭发。

四家媒体的大量公开报道显示,至少有40件儿童性侵案件,发生与揭露时间差在1年以上,最长者甚至有13年之久。这无疑显示出很多性侵者的施害行为具有长期性,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不会自动终止。

 

那么,14岁以下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为何会频频染上雾霾?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与媒体发起的一项儿童性侵害调查显示,恐吓和零食成为施暴者性侵儿童的主要手段。在四家媒体的十年公开报道中,也出现了19例与此调查结论一致的新闻事件。

与孩子缺乏交流、对孩子情绪及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没有足够重视,这也是一大问题。2015年宁夏灵武市秀水梁村黄振辛性侵案,12个受害女童中,11人为留守儿童。

但儿童性侵案频发远不止于留守家庭。10年间,在四家媒体公开报道的364件儿童性侵犯事件中,仅约30件发生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关注相比,人们容易忽略城镇儿童也是性侵受害者。但“女童保护”认为,这并不等同于城市地区儿童被性侵案例比农村地区更为高发,而是反映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年度报道规律,也说明城市及城镇地区儿童比农村地区儿童受到更为密集的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监护。此外,城市地区司法系统相对完善、城市地区媒体活跃程度更高等因素,使得该地区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容易被立案和被知晓。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创作团队 | 熊晓雨  王齐

指导老师 | 陈艳辉

数据来源 | 人民网 财新网 南方周末 新京报 NGOCN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  中国裁判文书网 潇湘晨报

 

| 性侵犯 |

泛指一切种类与性相关、且违反他人意愿,对他人作与性有关的行为。包括强奸、性骚扰在内都可算是一种性侵犯,像露体、窥淫等也可算是性侵犯的一种,一般这个词较常用来指强奸,不过也可指强行发生性行为、强制肛交、强制口交、非礼、性虐待等,这些都属于性侵犯。

| 媒体数据 |

抓取基于财新、南周、新京报、人民网四家媒体的报道,提取了四家媒体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基于“强奸”“猥亵”“嫖宿幼女”“性骚扰”“性侵”5个关键词的搜索,四家媒体重复报道的新闻只计入一次。

| 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 |

2008年开始至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基于对“强奸”一词的法院一审判决书查询。

bottom of page